律师文集 04-21 474
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间法律关系的性质界定,并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之间签 订合同的外观和名称,而是由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和合同的实质内容来综合判断。 要确定当事人基础法律关系是民间借贷还是买卖关系,人民法院一般会结合双方 签订买卖合同的内容与履行情况,探究合同当事人签订买卖合同时的真实意思,进 而对合同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作出判断。
在合同内容方面,人民法院主要审查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是否具有为保证借款 人还款而签订买卖合同等类似表达的条款,买卖合同是否存在为借贷合同提供担 保的意思。此外,双方如果在签订买卖合同的同时签订了相应的回购协议,并约定 在一定期限内支付价款回购货物,同样可以认定该买卖行为实质是为借款提供担 保,其基础法律关系为民间借贷关系。在合同履行方面,人民法院主要结合当事人 提交的相关证据与陈述,判断双方是否已经实际履行买卖合同,或已经为买卖合同 的履行进行了相应的准备工作,进而判断双方是否具有履行买卖合同的合意,进而 确定双方的基础法律关系。在买卖合同的履行中,人民法院需要审查双方是否依 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交付标的物,并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与方式支付价款。其 中,人民法院主要审查双方履行合同义务的顺序与方式,其后对标的物的处理是否 符合一般交易习惯,并结合其他客观要素,如标的物细节与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约 定、双方约定价款利息与市场价格是否存在明显区别,在商品房买卖中合同是否进 行登记备案,以及是否开具了正式发票等,判断双方签订买卖合同的真实目的是出 售或取得标的物,追求买卖合同的实现,还是以买卖合同作为借贷合同的担保,保 证出借人的债权能够顺利受偿,进而判断双方之间的真实法律关系。
人民法院判断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借贷关系,主要依据当事人是否能提供借 条、收据、借款协议、转款凭证等书面凭证,证明双方具有借款合意,同时,人民法院 也会结合借贷合同具体内容、当事人之间身份关系、当事人从事的行业与收入情 况、借款来源、借款数额及借款支付方式、还款期限与方式,以及对于利息的约定判 断双方行为是否符合民间借贷的常态。如果当事人可以提供足以证明双方就借贷 达成了合意且出借方已经实际交付款项给借款方的证据,满足民间借贷法律构成 要件,则一般可以认定在双方之间成立借贷关系。人民法院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 系审理作出的判决生效后,借款人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金钱债务,出借人可以申 请拍卖买卖合同标的物,以偿还债务。就拍卖所得的价款与应偿还借款本息之间 的差额,借款人或者出借人有权主张返还或补偿。